人行道砖铺设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路面平整、耐久和防水的关键环节,需注意以下要点:
一、基层清理与整平
施工前需清除基层表面的杂物、积水、松土及有机质,避免残留物导致后期沉降。若存在油污或化学污染,需用清洗剂处理。对软弱土层(如淤泥、腐殖土)应挖除并换填砂石或级配碎石,厚度不少于20cm,分层压实至设计标高。
二、压实度控制
基层压实度需达93%以上(重型击实标准),采用18-21吨压路机碾压3-5遍,局部边角处用平板夯补压。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≥30MPa,平整度误差不超过10mm/2m直尺检测。特别注意检查井、树池周边等薄弱区域的加强压实。
三、排水系统构建
按1%-3%坡度设置横向排水坡,纵坡需与市政排水管网匹配。采用激光水准仪复核标高,每5m设控制桩。透水砖路面需在基层设置10-15cm厚级配碎石透水层,并在底部铺设土工布防淤堵。非透水路面应在路缘石预留泄水孔(间距3-5m)。
四、结构层施工
1. 稳定层:水泥稳定碎石层厚度15-20cm,水泥掺量5%,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≥3MPa。分层摊铺时需预留施工缝错位。
2. 找平层: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(1:3配比),厚度3-5cm,铺设前湿润基层但无明水。大面积施工时每6m设伸缩缝,填塞沥青麻丝。
五、预埋处理
提前定位各类管线井盖,采用C20混凝土现浇井环固定,井盖顶面需低于设计标高2cm以便铺砖调整。电力通信管群上方30cm范围内需人工夯实。
六、质量验收
重点检测:弯沉值≤0.8mm(贝克曼梁法)、平整度合格率≥90%、横坡偏差±0.3%。验收合格后24小时内应进行面层施工,防止基层暴露过久导致风化。
规范的基层处理可有效避免砖体空鼓、积水、断裂等病害,延长使用寿命至10年以上。施工中需做好防雨覆盖,雨后需复压检测含水率。

上一条:人行道砖的防滑性能下降怎么办?
下一条:人行道砖的常见材质有哪些?







